最近,一直看到跟旅行相關的事物。
周遭的人們,也一個接著一個報告著將要旅行的計劃和行程,或在FB上大張小張的相片一直Po著。
日本,韓國,泰國,北京,英國,澳大利亞。
也看到愈來愈多出走後的文章和書藉。
例如:"我。睡了。81個人的沙發"、"May I hitch a ride?"
好似,出走,真能帶給我們啟發,放鬆以及未來的走向。
愈看,也愈有想出走的慾望。
但是因為想逃避什麼?還是真的有所目標?
愈看,也在想,如果真的對現在的工作不滿意,但又不知道要做什麼,是否出去找找會找的到自己的路呢?
好像出走後,一切的事物看起來都會變的更好更有自由更自己和更有目標。
......是真的嗎?
"我討厭旅行,我恨探險家"~李維史陀
今天在Big Issue July 2012中看著他的標題,我笑了。
懷疑。為何?有誰?怎麼會有人討厭旅行?
這顯然以成為台灣多數人做為放鬆及享樂的方式的事情,怎麼會有人討厭它?
就連我都是愛旅行的。
是的,我愛,如果我能永遠不老,如果我能抛開"工作=未來存款的來源";"需一個人自己克服在外的困難,永遠的勇敢,獨立。"這些思維,我將一直旅行吧。
這剎那間讓自己了解了自己的性子。
---------隨風漂盪的心。
也許每個旅人都都有著這樣的心,喜歡走,喜歡用自己的眼去見識和證明,喜歡在看過後用自己的言語及感觸寫感動,希望記錄下什麼,被人們知道自己的故事,和在一路上發生的故事。必盡能在世上恆久感人的,是故事。
然而,已在英國待了近10的我,算不算剛由旅行回來?又在英國的那幾年,算不算旅行?
其實我等同是生活在那裡的。
所以我迷惘;迷惘著是不是應該真真切切的做一個旅人。
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,我會不會後悔,自己沒做過如此瘋狂的事?
成就自己在外面流浪,看過許多後和做過許多事後,但卻在年紀大了之後才發現什麼事都沒做成?
今天在商業周刊上看到連台大生也會說"我想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。"
可裡面卻也許,在現實中,很多時候,我們會忘記初衷以及到底為什麼奮鬥。
是呀,我也想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。可是,由哪裡開始呢?
旅行...能讓我的生命變的更有意義還是只是一再的漂流?
唉,看來今日還是無解。
晚了,累了,爾後再想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