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"最好的妳"和"再見,最好的妳"我都看完。

兩本書都讓我哭的不能自已,尤其是"再見,最好的妳"。

但如果你對靈魂學和希望說不是很感興趣的人,這本書就不合適你看。因為對於不相信靈魂的人,這本書可能太過飄渺和不真實,太過理性的將用心理學分析成為"就是幻覺"。作者在書中也這麼說,但有時,你相信,就是存在。也有人大概會覺得"塔莉"被附身了吧!因為後面有太多字眼不像"塔莉"會說的話,那些話出自"凱蒂"就很自然。不過不要忘了她們是三十幾年的好朋友,其實理所當然的知道對方是怎麼想和會怎麼說,畢竟,她們一生都看著對方的成長和變化,彼此的起起伏伏。無時無刻的交談著,造就了他們等於是另一個自已,像一面鏡子一樣。

 

再見,最好的妳

對於她們,我感到羨慕。也許真實世界中,真的有這樣的姐妹存在,可惜確未發生在我身上。

因為我沒有找到"凱蒂",我比較像"瑪拉",但又沒有像她有這麼一群了解她的親人們在身邊。

所以我有許多女性朋友,但很可惜,她們都像"瑪拉"的朋友,很表面,不知道"瑪拉"在想什麼,但很高興"瑪拉"在身邊,也會一同分享喜悅,但離開後,她們對"我/瑪拉"的變化和情況,完全的不熟悉。再一次的見面,大家急著報自已的最新情況,但是誰問了"瑪拉"怎麼了?誰能像"凱蒂"和"塔拉"在言語和舉止間讀懂對方的不對筋/怎麼了?我不能說這樣不好,她們還是關心著"瑪拉",可是,不是像"凱蒂"和"塔拉"。她們已經不只是朋友,她們還是家人,對對方的愛已超越愛情,和.......過份的依賴。可我渴望著這樣的依賴,但在現今的世界上,能讓人如此依賴的,相信大多數的人,仍只有家人。在其他的群體裡,感情,隨時可以背叛。另外唯一看的到有深深的情感依附的,是演藝圈/文學和科學研究者。可能因為只有他們的會被媒體放大和被大眾讀到,所以我能感覺的到那樣的牽絆。最讓自已感覺不到的,是自已現在身處的世界,商業的世界/經濟大體的世界。

也許會被認為是推託之詞,也許真的是我無法感受到那樣的牽絆的原因之一:"我曾經試過與她們交心,只是女孩們都告訴我,我想太多。家長們告訴我,這樣不好。付出心,不如讓別人為妳付出的好。你只要追求自已的好就好。"啊,我生長在一個多麼追求名利的環境下呀。

可笑的是,現在她們卻因為大家的言語和看我過的不好,便改口:"你高興最重要,要快樂。"然後又在我做能讓自已快樂的事時比手畫腳。

啊,這個世界是多麼的表理不一呀,還是我得說,台灣女人是多們的表理不一呀?(因為以上話語,大多數來自台灣女人們吶。((笑)))

唉呀,但是自己還是不放棄,希望真能找到那個"凱蒂",那個能夠看透我的靈魂,能夠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能相守,即使什麼無聊事情和瘋狂都願意陪我去完成,無論在什麼年紀,無論在什麼情況都會在我身邊的女孩。是A,是J,是H,是S還是?無論是誰,我都不想再想過去的不好回憶,想去原諒自己的懦弱,想去成全自已能完成信賴一個人會是什麼樣子,想去依賴和無禮的耍賴,想擁有更多的家人,真心互相扶持,不批評而給予精神上支柱和會在妳快要撐不下去,仍對妳信心以及知道如何為妳解開疲憊的那些人。我想要更多的愛和去愛人。無論在什麼時候,什麼地方。即使需要嚴格和殘酷,也要讓她們知道,這樣能讓她們更好。除非她們不想要更好。最後,也認真的期望自已夠勇敢去面對當那個"最好的妳"不在的時候。

現在.....只要想到母親有一天不在了,心,就很痛。以前(約默在25歲時),自已不是這樣的。那時天真的自己以為夠堅強,當母親去逝去時可以勇敢面對,可以冷靜處理一切,反正我們常常吵架,說不定她會很高興終於可以離開了。

只是這幾年,看著她日漸衰退的精神/體力,我卻日發的或到難過和想與她共度每一天,可是母女間的爭吵還是不斷,所以自己還是逃避著與她共度每日這件事情,因為每一次的爭吵是傷她也傷我,而每每的爭吵後,自己總覺得想要死掉,這可不是一個好的活在世上的方世。當然我也知道目前的逃離也不是一個好的方式。我在等勇氣足夠的時候(大嘆氣)。

 

20150420 by Lisacats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LiyaLiyaL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